9月1日,记者在盐城市亭湖区南洋镇兴隆村采访时,恰巧遇到该村8组村民吴学华给田地里的瓜蒌打完农药,收拾农具准备回家。“前段时间,天气晴好,光照充足,瓜的长势特别好。”吴学华笑呵呵地对记者说,“我们村是远近闻名的瓜蒌特色村,全村不少村民都靠种瓜蒌致了富。”在南洋,像兴隆村这样的特色村正如雨后春笋般地涌现出来,村民们也在通过特色组团发展走上致富路。
近年来,南洋镇积极转变发展观念,创新农民增收方式,以农业提效、农民增收为目标,借助兴隆村西甜瓜设施农业示范园区、月青村果树项目基地等高效设施农业基地,大力推行“一村一品”的特色组团发展模式,有力促进了全镇农村经济快速发展。
“订单+网络直销”,产销模式现代化
9月2日天刚蒙蒙亮,南洋镇利民村的广友蛋鸡养殖场已经忙开了花。一辆7、8米长的货运卡车停在院子里,工人们正在将成箱的鸡蛋装车。“这100箱鸡蛋是专供苏州大庄农贸市场的,要赶在7点之前运到卖场里。”养殖场负责人陆广友一边指挥工人搬运,一边告诉记者。据悉,利民村是南洋有名的养鸡大村,全村大大小小的养鸡户有百余户,而陆广友经营的广友蛋鸡养殖场就是其中规模较大的一家。
陆广友向记者透露,现在农村里有很多人家都养蛋鸡,规模较大的专业蛋鸡养殖场也很多。今年上半年受到H7N9禽流感的影响,蛋鸡的销量很成问题。另辟蹊径,给鸡蛋寻找新的经营销售渠道是关键。
在兴隆村,村民唐修明望着就要成熟的瓜蒌,满心欢喜。“我们只管种好瓜蒌就行,从来不担心销路。广州白云山制药厂已经和我们村签订了15年的产销合同,所有的瓜蒌都专供他们,有多少收多少。”“目前,全镇70%的村居特色农业都实现了商超订单式生产。”南洋农业服务中心主任杨明告诉记者,更有一些像兴隆村西甜瓜等优势项目已经通过网络渠道进行销售了。他们将农产品搬到网络上,让更多的人都可以了解到特色农产品,比起以往揣着样品,跑断腿找买家方便多了,效果也比之前强了不少。“以往三月份西甜瓜成熟上市的时候,我们都是装车运到城里去兜售。现在坐在家里,点击鼠标,就自动有人上门来收瓜。即赚钱又省力,真好!”谈起网络销售,兴隆村村民王钱伞兴奋地对记者说。
“注册+商标”,发展模式品牌化
9月3日,记者在盐城市区某超市看到理货员正在将“亭乐牌”黄金梨拆箱摆放在货架上。超市理货员小张向记者介绍:“这种品牌的梨,相比较其他品牌,水分多、甜度高、品相好,而且都是最新鲜的,听说都是前一天刚从树上采摘的,特别受顾客欢迎。”“这么新鲜,是哪里的梨呀?”“就是才堂村梨园呀!”
原来,理货员所说的梨园就在南洋镇才堂村。近年来,才堂村除了种植传统水稻等农作物以外,还积极响应区、镇两级党委、政府的号召,抓住“一村一品”建设的良好时机,专门搞起了反季节黄金梨的种植,挂果期从5月一直延续到11月。记者随后见到了梨园的承包人吴兵,他向记者介绍,自己在外地种梨其实已经有很多年了。才堂村梨园是3年前通过土地流转承包经营的。今年,梨树已经开始结果销售了。“以前在外地种植黄金梨,没有想到要注册商标。来到才堂村,听了几次区、镇农技人员的授课后,发现走品牌路线很重要。同样的梨,注册了公司,贴上了商标,身价立刻就翻了几倍。”
在该镇的月青村,品牌的意识就更显得突出了。一进村,一条4米多宽的水泥大道就一直延伸到村子里。“这条路是村里运雪菜的必经之路,我们给它命名‘月青路’,因为我们种植的雪菜就叫‘月青牌’。这样更容易让大家记住我们的品牌名称。”据了解,月青村从事雪菜种植加工已经有几十年的历史,2004年,注册了“月青牌”商标,开始走品牌化发展的路子,如今,提起月青村,大家很自然的就会想到“月青牌”雪菜。
“亭乐牌”黄金梨、“月青牌”雪菜、“亭蜜牌”香瓜、“国谷旦”草鸡蛋……如今,在南洋各村,越来越多的高效设施农业贴上了招牌,走出了一条品牌发展的路子。(亭湖报 俞振华)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