目前,水稻处于搁田期,正是构建高产群体的关键时期,要认真分析苗情特点,因地制宜,因苗制宜,做好搁田管理,为构建高产群体打下良好基础。
一、搁田作用。(1)增加土壤氧气供应,减少有毒物质,促进根系发育,提高活力。(2)减少土壤水分,降低矿质元素的有效性,控制水稻养分吸收,抑制无效分蘖发生。(3)硬化土壤,巩固根系对茎秆的支持能力。
二、搁田措施。针对不同田块按照相应的原则做好搁田措施:(1)对生育进程正常,已达到穗数苗和即将达到穗数苗的田块,按照“苗到不等时”的原则,适时适度搁田,控制无效分蘖生长,提高有效分蘖数量。(2)对还未够苗的田块,要在群体茎蘖数达到预期穗数苗的80%左右时自然断水搁田,采取轻搁、多次搁的方法。(3)对部分迟播、迟插、迟抛、病虫危害重、僵苗迟发等茎蘖数明显不足的田块,按照“时到不等苗”原则,迅速补施分蘖肥,亩用5公斤左右尿素加复配锌、钾肥,实行带肥软搁田。
三、搁田程度。搁田程度把握田边未“发白”,有少量细裂缝时,即可上水,然后再落干,如此往复,循序渐进,最终达到田土沉实,田中不陷脚,田面土表见新根,叶色褪淡,叶片挺直为止。
(粮油站供稿)
|